根据将在2025年5月9日至11日于新加坡举行的“ACC Asia 2025 暨第36届新加坡心脏学会年会”上发布的研究结果,摄入超加工食品(如含糖饮料、薯片和包装饼干)可能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相关。研究显示,每天额外摄入100克超加工食品,将提高患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癌症、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等风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Xiao Liu, MD表示:“超加工食品具有高糖、高盐和其他非营养性成分,营养密低但热量高。” “这些产品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健康损害,包括但不限于血脂异常、肠道菌群失衡、肥胖、系统性炎症、氧化应激加剧以及胰岛素敏感度受损。”
该系统综述纳入了截至2024年4月前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4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超加工食品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联。总体研究对象共计8,286,940名18岁及以上成年普通人群(其中男性30.8%,女性69.2%)。
所有研究均使用Nova食物分类系统,将超加工食品定义为以天然食品或有机成分为基础、经工业化多步骤深度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和香精。研究人员指出,常见的超加工食品包括工业生产的面包、含糖饮料、薯片、巧克力糖果、糖果、包装饼干等。
研究发现,食用超加工食品与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癌症、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每日每增加100克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高血压风险上升14.5%,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5.9%,癌症风险上升1.2%,消化系统疾病风险上升19.5%,全因死亡风险上升2.6%。研究人员还观察到肥胖/超重、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抑郁/焦虑等风险的升高。
研究使用GRADE系统评估纳入证据的质量。大多数结局的证据质量为中到高,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为低质量证据。
Liu表示“临床医生应明确说明,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大量添加糖、钠和不健康脂肪,而纤维、必需维生素及其他保护性营养素含量却很低。这种营养不均衡导致多种不良健康结局。新证据显示,超加工食品摄入与健康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摄入越多,风险越高。因此,即使是适度减少摄入,也可能带来显著健康获益。”
研究人员指出,政府可考虑采取措施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以减轻相关健康负担。Liu建议,包括制定严格的食品标签法规,要求制造商全面披露成分,尤其是添加剂。此外,临床医生应鼓励患者逐渐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用更营养、加工度更低的食物替代。
尽管不同研究对“超加工食品”的定义存在差异,影响了研究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比性,但Liu指出,研究的重点不仅在于“应避免什么”,更在于“应选择什么”。他表示,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摄入全食、简单原料和符合当地文化的健康饮食(如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有益健康。未来还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是全球心血管医疗的引领者,致力于改善心脏健康、推动心血管诊疗转型。75年来,ACC为全球140多个国家超过60,000名心血管专业人士提供前沿教育、认证和权威临床指南。从世界一流的《JACC》期刊、NCDR registries,到认证服务、全球分会网络、CardioSmart患者教育平台,ACC致力于构建一个以科学、知识和创新为基础、优化患者治疗与结局的世界。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ACC.org 或关注社交媒体 @ACCin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