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通过离子协同作用稳定萘酰亚胺电解质用于具有成本效益的水相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Science China Press

基于(CBu)2NDI负极电解质的性能与优势

image: 基于(CBu)2NDI负极电解质的性能与优势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背景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推进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性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由于可调的分子结构和环保优势,水系有机液流电池(AORFBs)受到广泛关注。萘酰亚胺(NDI)衍生物凭借延伸的π-π共轭和双电子存储能力脱颖而出。然而,实际应用中,侧链和酰亚胺环易受循环中OH⁻亲核攻击,以及自由基诱导的分子聚集导致粘度急剧增加,阻碍了其发展。尽管现有NDI材料通过亲水基团修饰提高了溶解度,但仍存在分子稳定性不足和循环耐久性有限等挑战。因此,开发同时具备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NDI基电解液,对AORFBs的商业化至关重要。

研究进展

为应对这些难题,西安交通大学何刚教授团队利用常压法合成了一系列两性NDI衍生物,单晶结构显示,分子间侧链的静电相互作用力致使(CBu)2NDI形成平行交错的π-π堆叠模式(间距3.45 Å,位移角42.8°),有效抑制了高活性自由基态下的分子聚集,进而在自由基状态下保持较高的水溶性。与(NPr)₂NDI和dex-NDI相比,引入羧酸盐有效降低了N+的正电荷密度。两性离子间的协同效应带来多方面益处:首先,四个带电中心显著提升了(CBu)2NDI的溶解度(1.49 M);其次,高度还原性物种芳香性的增强,有助于提高(CBu)2NDI在双电子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效应有效抑制了OH-发生SN2亲核攻击引发的侧链及酰亚胺环的不可逆分解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分子的抗分解性。此外,单点能量计算证实了K+通过静电吸引对(CBu)2NDI结构的稳定作用。所构建电池的电解质总成本低至$6.18 Ah-1。在2 M电子浓度下,基于(CBu)2NDI/K4Fe(CN)6的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在220次循环中未出现明显容量衰减。这些发现促进了高性能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发展,并展示了其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潜力。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实现高浓度下的长期循环稳定性仍是AORFB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众多用于高性能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电解质不断涌现,取得诸多重要突破,为储能领域带来新机遇。其中,改性萘酰亚胺(NDI)衍生物凭借出色的水溶性(>1.5 M)和稳定的双电子转移特性,展现出作为AORFBs负极电解质候选材料的巨大潜力。这些进展为AORFB技术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低碳转型的推进,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有望成为大规模储能的重要补充技术,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