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都大就一項建基於科技學院智能系統講座教授華禮生教授的研究而開發的非侵入性電化學篩查技術,與一家英國醫療公司簽訂專有技術授權協議。 view more
Credit: 香港都會大學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近日簽訂首個技術授權協議,是大學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重要里程碑。都大就一項建基於科技學院智能系統講座教授華禮生教授的基礎研究而開發的非侵入性電化學篩查技術,與一家英國醫療公司簽訂專有技術授權協議(know-how licensing agreement)。該技術透過簡單的尿液測試,為早期前列腺癌檢測提供了一種極具潛力的新方法。
是次與Pinpoint Medical Ltd簽訂的授權協議,將有助該公司進一步開發和商品化便攜式即時診斷平台。該平台建基於華禮生教授早前曾任職的其他大學所授權的技術而開發,可助醫護人員為病人進行尿液生物標記的快速現場分析,從而幫助及早診斷前列腺癌並制定治療方案,惠澤病人。
無創癌症篩查 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在全球男性當中,前列腺癌是第二大常見癌症,亦是第五大癌症殺手,可見研發更精準的早期篩查技術刻不容緩。
雖然活組織檢查是診斷前列腺癌的「黃金標準」,但進行這項侵入性程序的決定,往往取決於初步的篩查測試結果。目前,前列腺癌篩查主要依賴抽血檢驗「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水平,但PSA水平會受年齡、感染及前列腺增生等多種非癌症相關因素影響,並非一種可靠的生物標記。因此,PSA測試的假陽性率高、特異性低,影響了其整體診斷的準確性,導致許多不必要的活組織檢查,不但無故為病人帶來心理壓力,亦加重了醫療系統的負擔。
為解決這項難題,華禮生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套嶄新的系統,可高選擇性地檢測尿液中的特定尿液生物標記。該系統的核心是在具成本效益的電極表面形成纖薄的功能化層。此功能化層由特定組合的有機單體與交聯劑構成,能產生具專一性的識別位點,並可選擇性地與目標分子結合。經特殊設計與圖案化的電極具備「互補形貌結構」,進而構建出獨特的三維感測平台,結合先進的機器學習工具,可實現對多種癌症生物標誌物的同步篩檢。
研究團隊透過與臨床診斷前列腺癌的黃金標準方法進行比較後,展示了新平台的可靠性,反映它具潛力發展成可靠的診斷工具。華禮生教授的研究成果之前已於學術期刊ACS Omega及ACS Sensors上發表。都大今次的專有技術授權,為推進這項極具潛力的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商業化,提供了關鍵的專業技術。
華禮生教授說:「這項技術為開發具成本效益、非侵入性、準確且易於使用的篩查系統打下了基礎。我們希望透過專有技術授權,將這項創新技術應用於開發即時診斷工具,分析尿液生物標記,從而減少病人接受侵入性檢查之苦,並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檢測率。」他補充,這項技術亦有潛力應用於膀胱癌的篩查。
都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郭予光教授表示,這次技術授權協議標誌著都大在知識轉移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印證了大學致力推動具社會影響力的研究的承諾。他說:「大學近年在研究和知識轉移方面有顯著進展。我們自2023年底取得首批專利以來,我們擁有的專利已擴展至數十項。我們將繼續努力推進應用研究,致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惠及社會的實用方案。」
Method of Research
Experimental study
Subject of Research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