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肠源益生菌功效新机制:通过抑制肠道脂多糖转运入血,缓解肥胖小鼠的代谢紊乱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Science China Press

Christensenella tenuis 通过抑制肠道LPS转运入血缓解代谢紊乱

image: Christensenella tenuis 通过抑制肠道LPS转运入血缓解代谢紊乱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一项由山东大学刘双江教授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肠道共生菌苗条克里斯滕森氏菌(Christensenella tenuis)通过胆酸水解酶活性调节肠道胆汁酸池的组成,增加游离胆汁酸(BAs)含量,从而抑制肠源脂多糖(LPS)入血,显著缓解了饮食诱导肥胖(DIO)模型小鼠的内毒素血症及相关代谢紊乱。

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是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虽然已有研究指出益生菌可降低LPS水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晰。该研究中,刘双江教授团队系统地阐明了C. tenuis通过一条独特的“BAs-LPS”通路改善宿主代谢。

研究发现,C. tenuis干预后DIO模型小鼠的糖脂代谢和炎症水平显著改善,且血液和肝脏中LPS的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C. tenuis通过抑制LPS-TLR4信号途径调节下游代谢。此外,组学分析显示C. tenuis干预后肠道中BAs水平明显增加,体外实验证实,C. tenuis通过胆盐水解酶(BSH)活性将结合型胆汁酸分解为游离胆汁酸。进一步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这些游离胆汁酸可与LPS形成非跨膜渗透复合物,从而有效抑制LPS由肠道进入血液。

该研究还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实验证实了游离胆汁酸与LPS之间的直接结合,并表明该作用以焓驱动为主,与模拟结果高度一致。更重要的是,单独口服游离胆汁酸也能降低LPS干预的DIO小鼠的血浆LPS水平,进一步验证了该机制的可行性与普适性。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姜宇博士、姜民志博士后和朱景一博士,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双江教授、刘畅教授和蒋绪恺副教授。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益生菌调节肠道屏障和系统代谢的理解,也为开发新型靶向肠道的代谢病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发现,Christensenella tenuis 通过抑制肠道脂多糖(LPS)转运,缓解了肥胖小鼠的内毒素血症和代谢紊乱。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益生菌作用机制,并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策略。

研究详情请见原文:

Christensenella tenuis alleviates endotoxemia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via inhibition of intestinal lipopolysaccharide translocation.

原文链接:http:// doi/10.1007/s11427-025-3014-6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