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涡搅拌作用主导全球海洋经向涡致热输运
Science China Press
image: (a)S-EHF的全球分布。黑框标出了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副热带锋面区,(b)与(a)类似,展示了T-EHF的全球分布。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近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发表了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生袁庆国、张志伟教授、赵玮教授和田纪伟教授,以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刘统亚副研究员共同取得的研究成果。作者结合基于欧拉与拉格朗日观点构建的中尺度涡数据集,对搅拌作用引起的EHT(S-EHT)与裹挟作用引起的EHT(T-EHT)进行了更为严谨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两种EHT均以向极输运为主,且在副热带锋面区表现出较高的量值,在全球大部分海区,S-EHT的量值都要比T-EHT大1~2个数量级。
S-EHF(EHF表示经向涡致热通量)主要沿着背景温度梯度的方向向极地海区输送热量,即在北半球向北输送,在南半球向南输送。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副热带锋面区、南极绕极流和西边界流及其延伸体区域,这些区域的S-EHF的量值能够超过60kW/m2。T-EHF在全球海洋同样以向极输送热量为主,且在副热带锋面区表现出较大的量值。与S-EHF不同的是,T-EHF在南极绕极流和西边界流及其延伸体区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高值,其显著高值区主要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与莫桑比克海峡。总体而言,在全球大多数海区,S-EHT的量值都要比T-EHT大1~2个数量级,因此,中尺度涡的水平搅拌作用是引起EHT的主导机制。这一发现澄清了两种机制的相对重要性,也加深了人们对海洋经向热输运过程的认识。
论文:
袁庆国, 张志伟, 刘统亚, 赵玮, 田纪伟. 2025. 中尺度涡搅拌作用主导全球海洋经向涡致热输运.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5(9): 3031–3039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