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在该工作中,采用共计40种MOFs证明了MOFs材料在开发电致变色材料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可方便地控制材料中两种电致变色颜色来源的类型、强度,和变化/混合序列。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电致变色材料已开始在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在外部电刺激下的快速、可逆和相对节能的颜色变化,它们在调光窗户、智能显示器、防伪、自适应表面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目前大多数此类材料是纯的无机物/有机物,但最近在该领域出现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身影。MOFs由金属离子/节点和有机连接体构建而成,其框架般的分子结构允许功能位点的周期性排列,并且具有类似于乐高积木一般的巨大可设计性。
在电致变色方面,一些开创性工作已将MOFs列为现代电致变色器件的潜在候选者。然而,无可否认,与MOFs的其他知名应用(如催化、传感和吸附/分离)相比,报道的数量要少得多。同时,还缺乏精确控制MOFs电致变色行为的策略,以满足现代电子产品日益复杂的使用环境和需求。而这便是以下研究项目的方向。
由南开大学庞建东研究员等主导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电致变色MOFs平台,该平台基于含NDI基团的主配体(引入“颜色1”的R-连接体;NDI=萘二酰亚胺)和线性辅助配体(引入“颜色2”的X-连接体)。不同于以颗粒形式混合两种电致变色材料,该平台是在一种固态材料中实现两种电致变色核心的分子级混合,并允许对产物的电致变色行为进行多维度调节,包括:
1.改变R官能团的类型以改变“颜色1”的强度(或深度)。
2.改变X配体的类型以改变“颜色2”的种类。
3.改变MOFs拓扑结构以改变MOFs中X配体的含量,这相当于改变“颜色2”的强度(或深度)。
考虑到所有这些MOFs的通用合成条件以及R-/X配体的良好可扩展性,这项工作将为开发未来的智能电子提供独特的视角。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DOI:10.1093/nsr/nwaf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