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夜间卫星数据揭示了全球洪灾反应模式

Nightlight data unravel how flood protection shapes human proximity to river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Nighttime Satellite Data Reveals Global Flood Response Patterns

video: Annual changes in nighttime light data in Lower Limpopo (Mozambique) between 1992 and 2013. Inset graph representing the changes in average dista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from the river. view more 

Credit: Maurizio Mazzoleni, Data source: <a target="_blank" href="http://ngdc.noaa.gov/eog/dmsp/donwloadV4composites.html">Nighttime Lights Time Series</a>

夜间卫星数据揭示了全球洪灾反应模式

通过利用卫星数据资料库,科学家发现,与有着较好保护性基础设施的定居处相比,那些防洪水平低下的人类定居点往往会在发生灾难性洪水事件后重新定居于离河流更远的地方。这些发现为人类社区为应对洪水风险所采取的各种适应性策略提供了线索,在人口暴增意味着会有更多人生活在易遭洪灾地区的时代,这是一个重大的议题。从古至今,洪灾常常是某些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在1980-2014年间,全球因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死亡人数逾22万6000人。与过去几十年相比,由于易受洪水影响河流附近地区的城市化与人口增长,这些经济损失有了明显增加,这使得了解人们如何适应与因应洪灾风险变得十分迫切。由Johanna Mård领导的研究团队对1992-2013年间16个国家中的人工照明分布的卫星数据进行了检查;他们对人类如何因应洪灾事件而改变定居分布进行了推断。科学家们还对4个“热点地区”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这些地方具有不同的水文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东南亚的湄公河及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河地区。这一大规模的分析显示,在该时期中,大多数国家定居在河流附近的人口有所增加,而他们与河流间距离的增加则与洪灾所致死亡人数相关联;莫桑比克有着最多的洪灾死亡人数,因此该国与河流距离的增加幅度也最大,约为1000米。这一搬迁趋势在诸如美国和荷兰等国家中则有所缓和,因为那里建有较多的诸如堤坝和水库等防洪保护结构。Mård等说,他们的研究为其他科学家改进洪灾风险模拟及进一步表征全球洪灾反应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结构。

###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