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40个国家的人如何决定归还(或不归还)“丢失的”钱包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意外地发现,与经典的经济逻辑相左,人们会更为经常地归还含有更多钱的钱包。在世界各地所研究的38个国家中,随着作弊动机(即钱包有更高的价值)的增加,诚实性也会以这种方式增加。正如关系到合同和交税等例子,诚实对经济发展以及更普遍的社会关系功能颇为重要。然而,诚实常常会与个人的私利发生冲突。Alain Cohn等人希望通过在处理“丢失”财产的人中梳理前者的动机来对诚实与私利间的取舍进行更严格的评估。在一项全球性的实地研究中,Cohn及一个国际团队交出了1万7303个“丢失”的钱包(其中或没有钱,或有与13.45美金等值的钱,或在某些情况下内含94.15美元),这些钱包被交予40个国家的355个城市中的公家及私人机构。尽管进行试验的研究人员希望能找出参与者可能倾向于留下钱的美元值,但他们发现,在40个国家中有38个国家的公民压倒性地更愿意上报内中有钱(而非无钱)的钱包。总体而言,在全球范围内,那些被交予内含少量钱的钱包者中会有51%进行上报。当钱包中含有大量的钱时,归还率会增加至72%。 研究人员说,这些是对全球公民诚实性的总体比率进行检测的结果,它们为人们如何倾向于对他人表现关心提供了展示,这些关心可大于对私利的偏向,尽管这并未显示事情的全貌。人们之所以会归还有更多钱的钱包是因为他们还顾及自我形象。共同作者Michel André Maréchal说:“心理力量——即不愿视自己为贼——会比金钱的力量更强。”在后续调查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旨在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诚实对人的重要性更甚于金钱。同样地,在数个其它的实地试验中,包括在钱包中加入一把钥匙会令钱包的归还增加;这证实了归还钱包者之所以会归还是因为他们既关心丢失钱包的人也顾及自己的形象。作者说,这些结果对公众和专业经济学家都是一个意外;公众预计,钱包的归还率会随着内含钱量的增加而下降。Shaul Shalvi在一则《视角》文章中就该发现为何反驳了经典经济学逻辑(它提示行为仅受到私利驱使)进行了讨论。Shalvi说:“相反,它显示了利他行为和希望做正确的事的心理考量可预测人的行为。”
###
Journal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