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降水变化指示现代青藏高原亚洲夏季风北界及气候区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Science China Press

图1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格局与亚洲夏季风气候态北界

image: (a)地形图、(b)植被类型,红虚线代表2001-2020年气候态北界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青藏高原降水格局及其变化主要受控于亚洲夏季风环流、西风环流及其相互作用,但亚洲夏季风环流在青藏高原的具体影响范围尚无明确结论。亚洲夏季风推进的最北位置被称为亚洲夏季风北界,它爆发的过程中,前沿不断由南向北推进。不仅如此,青藏高原独特地形和地理位置使得亚洲夏季风可以深入中纬度地区,所以亚洲夏季风北界也可以看作是季风系统和中纬度西风系统的交界线。尽管已有一些针对东亚季风北界的研究也给出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季风北界,但这些工作并没有专门论证北界位置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合理性。此外,不同时期夏季风环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也会在外部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确切可靠的北界指标来开展青藏高原不同时期季风北界位置以及环流系统影响范围的相对变化的研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上的亚洲夏季风北界进行划定,旨在使其可以准确地指示青藏高原的亚洲夏季风北界位置和变化特征。亚洲夏季风为青藏高原带来了充沛的水汽,其子系统南亚夏季风主要影响青藏高原南部地区,东亚夏季风主要影响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并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雨季(5~9月)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为此,本研究借鉴前人提出的具有明确的气候-生态-地理界线意义的气候北界指标(5~9月300mm降水量线),将其作为衡量东亚夏季风北界的指标,评估其是否可以准确反映青藏高原上的亚洲夏季风北界位置,并进一步分析北界的年际分布特征,对西风和季风气候区进行划分。

结果发现,气候北界指标可以准确指示高原亚洲夏季风北界位置,并且该北界位置具有自然地理格局意义:在地理上,气候态北界沿着祁连山东段-唐古拉山-羌塘高原-冈底斯山-西喜马拉雅山分布,并且与青藏高原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重合(图1a);在气候上,气候态北界可以作为青藏高原低空偏西风和偏南风的交汇线,纬向/经向(西风/季风)水汽收支显著影响降水区域的分界线(图2)并表征青藏高原雨季的干湿分区;在生态上,北界指标的年际波动范围与青藏高原草原与草甸的分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图1b)。

基于青藏高原亚洲夏季风北界的年际波动范围本研究进一步将北界年际变化的最南界以北区域定义为西风影响区,北界年际变化的最北界以南地区定义为季风影响区,年际变化摆动区域则为西风-季风过渡区(图1b)。这项研究对深入研究青藏高原西风-季风相互作用、降水空间格局变化和水文-生态变化等有重要意义。

研究详情请见原文:黄凌昕, 陈婕, 阳坤, 杨钰杰, 黄伟, 张旭, 陈发虎. 2023. 现代青藏高原亚洲夏季风气候北界及其西风区和季风区划分.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3(4): 866–878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