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有鳞类四肢缺失的发育调控机制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Science China Press

图1 三种无肢蜥蜴基因组组装和有鳞类四肢丢失的代表支系

image: 图1 三种无肢蜥蜴基因组组装和有鳞类四肢丢失的代表支系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四肢的出现对于四足动物的起源与演化十分重要,为其提供了多种功能,例如抓握、挖掘、跑、游泳和飞行。然而,部分类群为适应特定环境而丢失了四肢,尤其在有鳞目中,这一性状至少发生了26次的独立演化。因此,有鳞类为研究四肢缺失这一性状的演化提供了良好的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al regulation of conserved non-coding element evolution provides insights into limb loss in squam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三个无肢蜥蜴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结合比较基因组分析、表观基因组数据与功能实验验证,发现保守的非编码元件(conserved non-coding elements, CNEs)在肢体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核苷酸突变和InDels是影响CNEs功能的重要原因。该研究揭示了有鳞类四肢缺失的发育调控机制,并强调了保守非编码元件在表型演化中的重要性,对生物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研究团队以帝王蛇蜥(Pseudopus apodus)、脆蛇蜥(Dopasia harti)和白尾双足蜥(Dibamus bourreti)这三种典型的四肢缺失蜥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头组装了其参考基因组。基于全基因组比对,构建的有鳞类进化树的拓扑结构显示,肢体的丢失在有鳞类几个支系中呈现出独立演化的格局。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在蛇与蛇蜥,以及蛇蜥与双足蜥间分别检测到了趋同的快速演化信号。通过整合泰加蜥蜴胚胎组织以及小鼠不同发育时期的ATAC-seq数据集分析发现,这些趋同快速演化的CNEs与肢体早期发育的调控信号有关,其相关基因参与了肢体起始发生过程,包括ShhGli3Ptch1Twist1。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这些趋同快速演化的CNEs的调控活性发生改变,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突变可能是影响这些CNEs调控功能的重要原因。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支系的无肢有鳞类CNEs中存在特异性的插入或缺失片段(InDels),且InDel CNEs与趋同快速演化的CNEs在肢体发育的调控数据集中存在信号重叠。这些InDel CNEs调控肢芽早期发生的关键基因,例如Tbx4, Fgf10Gli3。基于功能实验结果发现,InDel会影响CNEs的调控活性,从而导致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升高或降低,这可能是有鳞类四肢缺失的重要遗传机制之一。

综上,该研究基于基因组学分析发现,不同支系的无肢有鳞类中,CNEs共有或特有的遗传变化在肢体发育的早期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了CNEs中存在支系特异的InDels,这些InDels对CNEs的调控活性产生影响,并进一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提示了调控元件中的InDels在表型演化中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增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了解详情,请登录期刊网站阅读全文 

Wang, Z., Peng, C., Wu, W., Yan, C., Lv, Y., and Li, J.T. (2023).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 of conserved non-coding element evolution provides insights into limb loss in squamates. Sci China Life Sci 66,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23-2362-5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