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某些“非活性”药物组分可能并非惰性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研究人员报告,构成药物配方主要成分的非活性组分可能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缺乏活性。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一些通常被认为是惰性的赋形剂(包括着色剂、防腐剂和填充剂等药物添加剂)可能具有针对医学相关性分子标靶的活性,因而会以意想不到甚或有害的方式影响酶、受体和其它蛋白质的功能。尽管大多数赋形剂真的没有活性,但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那些值得进一步考虑和审查的赋形剂。以量而言,大多数药物产品所含的赋形剂远多于活性药物。尽管被列为“非活性组分”,但赋形剂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能增强药物在一系列应用中的总体输送能力和稳定性。在动物的评估药物一般毒性的耐受性研究中,通常会评估大多数赋形剂的安全性和惰性状态。然而,对赋形剂与分子标靶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尚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大规模的计算筛选和有针对性的实验测试,Joshua Pottel和同事发现,38种已批准的赋形剂具有134种先前未知的活性,从而证明在许多药物中普遍存在的“非活性”组分在体外对生物学相关分子具有直接活性。Pottel等人揭示,其中有几种赋形剂在细胞模型中显示了预计会出现组织水平毒性的证据。尽管它们中的大多数被怀疑不会达到危险的接触浓度,但结果提示,有两种赋形剂(即硫柳汞和十六烷基吡啶)会在体内达到与它们在体外与多巴胺受体D3具结合活性重叠的浓度。这些发现表明,尽管许多赋形剂无法在体内进入全身循环,但有几种则例外,它们可能具有意外的、其本身的药理作用。

###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