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s
Updates every hour. Last Updated: 23-Oct-2025 09:11 ET (23-Oct-2025 13:11 GMT/UTC)
8-May-2025
对某个基因的简单调整可导致花朵散发腐臭气味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有些植物吸引传粉媒介的方式并非依靠馥郁的甜香,而是浓烈的腐臭。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展示了植物是如何成功做到这一点的。据研究人员报告,在细辛属植物(Asarum)的花朵中,一种通常用于解毒恶臭化合物的基因反而会演化出产生难闻气味的功能。这些发现揭示了植物会如何利用广泛保守的代谢途径来获取生态优势。气味难闻花朵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们会释放挥发性的恶臭化合物,特别是二甲基二硫 (DMDS) 和二甲基三硫 (DMTS) 等寡聚硫化物。这些化合物会模拟腐烂物质所发出的化学信号。虽然这些化合物已知源于细菌对含硫氨基酸的分解,但花朵产生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学机制则基本不清楚。为探其究竟,Yudai Okuyama 对细辛属植物的花朵进行了研究;这些花朵有着形形色色的形态与气味——人们认为,这些演变出来的特性为了吸引各类传粉昆虫。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分析,Okuyama 等人发现,这种由花朵释放的二甲基二硫(DMDS)与硒结合蛋白家族中一个基因的表达有关。在人体中的相关蛋白 SELENBP1 通常能够解毒甲硫醇(甲硫醇是一种具刺鼻臭味的化合物),它是临床上造成口臭的根本原因。该蛋白可通过将甲硫醇转化为危害较小的物质而将其解毒。Okuyama 等人在细辛属植物中发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甲硫醇氧化酶基因——SBP1、SBP2 和 SBP3。通过在细菌中表达这些基因并测试其酶促功能,他们发现 SBP1 会催化一种独特的反应:它并未解毒甲硫醇,而是将其转化为二甲基二硫 (DMDS)。这种能力源于 SBP1 中少量氨基酸的改变,使其酶促功能从甲硫醇氧化酶 (MTOX) 转变为二硫化物合成酶 (DSS)。这种禀赋似乎会在至少三个互不相关的植物谱系中独立演化而成,表明它是由相似的生态压力所导致的趋同进化。Lorenzo Caputi 和 Sarah O’Conner 在相关的《视角》中写道:“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甲硫醇氧化(一种远古的酶活性)也见于人类,但只有植物演变出了寡聚硫化物合成酶的活性。这可能是因为植物不断承受着演化压力,它们需要有复杂的化学反应来实现沟通和防御功能。”
- Journal
- Science
8-May-2025
由柔性管和空气构成的柔软肢体可实现机器人的动态自主运动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研究人员仅利用气流和简单的物理设计——其构造类似路边所见的“充气管舞动者”——开发出了无需依赖复杂电子控制器即可实现协调自主运动的软体机器人。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通常能以非凡的效能移动。它们是通过无缝整合神经系统、身体力学和环境互动来实现这一点的。这种去中心化协调使动物能够无需依赖脑部发出的持续指令而高效移动。相比之下,大多数机器人则高度依赖集中式处理器来协调其移动。虽然刚性和软体机器人可利用身体动力学或形状变化来移动及避开障碍物,但由于它们缺乏肢体或需依赖速度缓慢的序贯控制机制,因此许多机器人的适应能力仍然有限。此外,它们笨重的类模拟设计导致其能效低下、回应缓慢,因而限制了它们在复杂环境中的实用性和自主能力。为了在不依赖中央处理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运动,Alberto Comoretto 和同事开发出了一种仅由持续气流驱动的自振荡机械肢体。该肢体由一根弯曲的硅胶管组成;在没有气流的情况下,该硅胶管会保持稳定的扭结状态。然而,当引入稳定的气流时,它会在扭结状态间自发振荡,以高达 300 赫兹的频率进行快速的步进运动。这种运动源于压力、扭结形成和管道阻力间的一个反馈回路——类似于某种机械性的“心脏搏动”。通过物理连接多个肢体并利用环境反馈,Comoretto 等人在无需任何电子控制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同步协调步态,使这些机器人的移动速度超越同类的软体机器人。它们还可以通过自动改变步态而以两栖方式进入水中移动。对此感兴趣的记者请注意,作者还提供了一些视频来展示该机器人平台所具有的能力。
- Journal
- Science
8-May-2025
食用超加工食品可能危害健康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Reports and Proceedings
根据将在2025年5月9日至11日于新加坡举行的“ACC Asia 2025 暨第36届新加坡心脏学会年会”上发布的研究结果,摄入超加工食品(如含糖饮料、薯片和包装饼干)可能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相关。研究显示,每天额外摄入100克超加工食品,将提高患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癌症、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等风险。
7-May-2025
青岛大学田明伟团队提出一种由水驱动的非侵入式自供电离子电泳面膜,用于增强透皮给药
Research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2025年4月2日,青岛大学田明伟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可由水驱动的非侵入式自供电离子电泳面膜,通过自搭建设备连续化制备长纤维电极构筑了锌锰纤维电池(Zn-Mn@FB)后与非织造纤维素基超吸水纤维 (SAFs)基布无缝集成制得。该面膜可由水激发,具有制作简单、便携、低成本的特点,有望成为医疗领域增强透皮给药的实用设备,以题为“Noninvasive Self-Powered Iontophoresis Mask Based on a Water-Driven Fiber Battery”发表在Research上。
- Journal
- Research
- Funder
-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aishan Scholar Program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China, Shandong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Youth Innovation Technology Plan Tea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Shando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Enhancement Project,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Qingdao Municipality, Anhui Province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Research Activity Funding Project, Qingdao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s, Suqian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7-May-2025
临床试验证明 B 型脑膜炎球菌疫苗对人是安全的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一项新的 1/2a 期临床试验表明,针对 B 型脑膜炎球菌(一种可导致严重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的一款疫苗对人体是安全的,它显示了初步疗效的迹象。这些发现支持进一步开发这种疫苗,但也表明仍需开展更多研究以扩大其对该菌其他菌株的效用。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 B (Neisseria meningitidisserogroup B)可引起一部分的脑膜炎球菌感染,它是导致婴幼儿和年轻人脑膜炎和血液感染的主要元凶。目前已有几款已获批准的针对 B 型脑膜炎球菌的疫苗,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另一种名为 ChAdOx1 MenB.1 的候选疫苗。该疫苗使用某种腺病毒载体,它利用一种名为 fHbp 的细菌抗原来诱发免疫力;该疫苗此前在临床前研究中可产生强效抗菌反应。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Christina Dold 和同事在健康成人中开展了一项争对 ChAdOx1 MenB.1 的 1/2a 期临床试验。他们招募了 88 名参与者,分别给予他们一或两剂 ChAdOx1 MenB.1,接着再记录其是否有任何并发症或安全问题。这些志愿者对该疫苗具良好的耐受性,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并且所有志愿者都产生了针对某单一 B 型脑膜球菌菌株的保护性抗体。然而,这些抗体对携带略微不同 fHbp 版本的该菌其他菌株的反应却明显较弱。Dold等人推测:“与其他疫苗平台类似,加入另一种 fHbp 变体或其他抗原或能产生一种具有更广泛交叉反应性的抗 [B 型脑膜炎球菌] 的疫苗。”
对研究趋势感兴趣的记者请注意,2023 年 6 月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涉及部分相同作者的论文表明,ChAdOx1 MenB.1 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进行单次接种便可产生强效抗体及 T 细胞反应: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e3901
- Journal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7-May-2025
相约ATS年会|英矽智能将亮相2025年美国胸科学会国际大会
InSilico MedicineMeeting Announcement
届时,以英矽智能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首席医疗官Sujata Rao博士、首席商务官Michelle Chen博士、临床开发副总裁Carol Satler博士为首的资深英矽智能团队将亮相位于莫斯康中心ABC展厅的1464号展位,欢迎各界人士莅临现场开展合作交流、分享临床见解。
6-May-2025
研发出可结构重编程的磁性超材料
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UC3M)与哈佛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对电磁超材料的可编程重构。这种创新性的人造材料无需改变其化学成分,即可重新编程其几何形状和结构行为。该项技术的问世,为生物医学和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可能。
6-May-2025
超越致幻剂:新期刊拓展意识研究的边界
Genomic PressReports and Proceedings
Psychedelics期刊上一篇开创性的社论宣布将研究重点从传统致幻化合物扩展到包括所有改变意识的物质。主编Julio Licinio博士将这一方法视为人类持续追求超越先天不完整性的一部分。
- Journal
- Psychedelics
6-May-2025
开拓性科学家揭示精神药物与免疫系统在恐惧治疗中的突破性联系
Genomic PressReports and Proceedings
在Genomic Press的开创性采访中,哈佛医学院的Michael Wheeler博士揭示了像裸盖菇素这样的精神药物如何通过调节神经免疫通路来逆转压力诱导的恐惧行为。他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精神药物在减少脑膜中免疫细胞积累的同时也减少了恐惧行为,开辟了新的治疗可能性。
- Journal
- Psychedelics
- Funder
- NIH/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