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ay-2025
摄入之物决定功能:被吞噬细胞的属性会导致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切换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肺泡巨噬细胞 (AMs) 可以加剧炎症以消除感染,或抑制炎症以恢复肺组织的健康;它们如何在这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则不清楚。一项新的小鼠研究如今提示,吞噬即将凋亡的中性粒细胞会促使 AMs 优先发挥抗炎反应而非抗菌作用。插管患者可能会因吸入胃酸而损伤其肺部,从而增加罹患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风险。先前的研究显示,胞葬作用(即对濒死细胞的吞噬)会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抗炎细胞因子并促进组织修复。Julian Better 和同事假设,这些促炎症消散的特性可能会抑制巨噬细胞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为探究其机制,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胃酸吸入后感染绿脓杆菌的小鼠模型。尽管中性粒细胞会大量涌入肺部,但研究人员发现,随着酸诱导炎症的消退,肺液中的细菌载量会有所增加。AMs 显示,其杀菌能力受损,代谢功能也有改变。进一步的实验揭示,吞噬凋亡的中性粒细胞(而非上皮细胞或 T 细胞)会抑制 AMs 中抗菌活性氧 (ROS) 的生成。Better 等人确认,中性粒细胞会产生一种名为髓过氧化物酶 (MPO) 的酶,该酶可重新编程 AMs 而使其代谢谷氨酰胺(即谷氨酰胺分解代谢)。这反过来又会减少活性氧 (ROS) 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并增强胞葬作用。用 MPO 处理也会抑制其他小鼠和人类巨噬细胞亚群的活性氧 (ROS) 和抗菌活性。作者提出,未来针对谷氨酰胺分解代谢的疗法或能在巨噬细胞中按需切换防御与修复模式。Amanda Wong 和 Kodi Ravichandran 在一则相关的《焦点》中对这些发现以及另一项独立研究中的类似结果进行了反思。Wong 和 Ravichandran 写道:“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凋亡细胞是‘惰性的’,它们在等待被清除。尽管仍有许多机制上的问题有待界定 [...],但 Better 等人和 Liebold 等人的最新见解加深了我们对凋亡细胞的理解:它们并非只是处于终末阶段的濒死细胞。”
对研究趋势感兴趣的记者请注意,该《焦点》一文作者引用的一项研究曾于 2024 年 4 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该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的濒死细胞在胞葬作用后会如何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 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abo7027
- Journal
- Science Immu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