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s
Updates every hour. Last Updated: 5-Aug-2025 12:11 ET (5-Aug-2025 16:11 GMT/UTC)
4-Jul-2025
AI向善全球峰会|与Alex Zhavoronkov博士共同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潜力
InSilico MedicineMeeting Announcement
7月9日,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将于当地时间14:20-14:40发表题为“用于药物发现、抗衰老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从理论到应用”的主题演讲,随后将在圆桌讨论环节中,与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David Sinclair共论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长久健康生活等议题。
3-Jul-2025
浙江大学那仁满都拉/杨畅团队揭示非融合PML等位基因突变介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耐药的分子机制
Research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那仁满都拉/杨畅团队在Research发表了一篇题为“Mutation in the Unrearranged PML Allele Confers Resistance to Arsenic Trioxide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性地发现PML等位基因上的耐药突变会直接破坏PML::RARα融合蛋白对ATO的敏感性,导致APL患者对砷剂耐药,为砷剂耐药患者的鉴定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Journal
- Research
- Funder
-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High-Lev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Discipline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Jul-2025
具有微米尺度相分离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最近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微米尺度的相分离结构。这一突破性发现揭示了高温合成条件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热力学稳定结构,为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Journal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3-Jul-2025
科大化學家發現「超級」光還原劑 為光催化帶來新進展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理學院的化學研究團隊近日成功開發一種全新的「超級」光還原劑,為光催化有機合成領域帶來重要進展。
- Journal
- Nature Communications
3-Jul-20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邵宇川&文政绩和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戴宁Research:一种用于红外多级加密的角度和偏振选择性双波长窄带热辐射器
Research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邵宇川研究员&文政绩副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杭高院)戴宁研究员课题组,报道了一种用于红外多级加密的角度、偏振和波长选择性窄带热辐射器。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双层亚波长超构薄膜(金属层+近零折射率(ENZ)层)实现入射角和偏振角选择性的双波长窄带热辐射器,并成功使用长波红外相机进行了信息加密解密的应用演示。研究成果以“An Angle- and Polarization-selective Dual-wavelength Narrowband Thermal Emitter for Infrared Multilevel Encryption”为题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Research》上。
- Journal
- Research
- Funder
-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ng Elite Scientists Sponsorship Program by CAST, “Pioneer” and “Leading Goose” R&D Program of Zhejiang, Research Funds of Hangzhou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Huzhou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Zhejiang Education Department, H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of Zhejiang Province
2-Jul-2025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纵向患者研究表明:猴痘患者动态变化建模可预测临床转归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据一项在刚果民主共和国(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进行的、涉及244名猴痘(mpox)患者的最新临床研究披露,一种新的猴痘分类系统或能预测感染某种特别严重型病毒患者的临床转归。这些实验对猴痘在不同患者间严重程度和病程的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病毒感染预后的潜在指标。总而言之,这些发现或能帮助推动针对当前和未来猴痘疫情的更具个体化疗法和控制措施的研究。猴痘于2022年开始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宣布:猴痘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更令人担忧的是,猴痘I型分支(mpox clade I)病例的增加;这一病毒株比较为常见的II型分支(clade II)更为致命。然而,猴痘病例在不同患者之间会有巨大差异,其中包括严重程度,病变外观和持续时间及其他症状。Takara Nishiyama 和同事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2007年至2011年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个大型群组(含244名猴痘患者)的住院数据。该团队对病毒I型分支(Clade I)感染中皮损数量的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每个病例进行了检查,旨在发现任何可能预测高皮损数量的特征。总的来说,I型分支(clade I)猴痘患者可被分为两组:G1组(进展轻微,皮损较少且持续时间短)或G2组(进展严重,皮损数量较多)。科学家还发现,疾病发作时具有较高的病毒载量可以预测患者最终会归属哪个组,其特异性达62%,敏感性达87%。Nishiyama 等人断言:“我们相信,我们的发现可为准备治疗感染猴痘I型分支患者的医护专业人员提供直接指导。”
- Journal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Jul-2025
这种海绵结构材料借助太阳热能来去除海水中的盐分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地球上的大部分水资源都是海水,由于盐分过高而无法饮用。海水淡化厂可将海水淡化处理成饮用水,然而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近日,研究人员在《ACS Energy Letters》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其研发出一种具有长链微气囊结构的海绵结构材料,结合阳光照射与简易塑料罩,成功实现盐水资源向淡水的转化。一项户外原理验证实验成功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产出可直接饮用的淡水,标志着实现低能耗可持续海水淡化技术的重大进展。
- Journal
- ACS Energy Letters
2-Jul-2025
基于丝绸之路沿线人群基因组多样性解析其复杂的遗传混合与生物适应性演化机制
Science China Press
在人类遗传学的探索之旅中,科学家们正逐步揭开遗传多样性的神秘面纱。长期以来,遗传资源的代表性不足和欧洲偏倚一直是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大多数基因组研究集中于欧洲遗传背景的个体,例如英国生物银行UK100K,北美地区的TOPMed、All of Us等大规模基因组计划,这不仅限制了研究人员对人类遗传多样性的全面理解,也加剧了精准医疗中的健康不平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古今人群遗传历史、基因组结构和人群的演化进程、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对于全球遗传学研究和精准医疗的实施至关重要。此外,复杂的人类演化事件,包括迁徙、混合、自然选择和古人类渐渗,对全球不同人群疾病健康的影响高度依赖于高质量且大规模的人类遗传资源,以及复杂的计算生物学建模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全面验证。在东亚人群中亟需开展高质量基因组学研究,加速解码中国人群疾病与健康的遗传密码,对于临床三级预防、国家精准医疗和全民健康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提供遗传学视野下的科技新质生产力。
- Journal
-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Funder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Jul-2025
通过离子协同作用稳定萘酰亚胺电解质用于具有成本效益的水相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西安交通大学何刚教授组通过常压法合成了两性离子修饰的NDI衍生物。通过分子间的静电斥力调节分子间的π-π堆叠模式。两性离子的协同作用改善了萘酰亚胺衍生物的溶解性,芳香性和抗分解性,所构建的电池在长期高浓度循环后没有明显的容量衰减。这些发现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
- Journal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