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Aug-2025 地震之后的很多年里,河流仍在向下游搬运山体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加州圣巴巴拉)— 2008年5月12日,7.9级的汶川地震震撼了中国中部。地震破坏性的震动从龙门山的山腰传出,沿着青藏高原东缘扩散。 这场灾难造成逾6.9万人遇难,其中近三分之一被认为死于地质灾害,例如从龙门山山坡上倾泻而下的6万多处山体滑坡。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科学家们终于揭示了这些滑坡泥石的归宿。对震中下游一座水库的调查揭示了区域主要河流搬运这些沉积物的方式与速度,以及其对河道本身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杂志,表明特大地震引发的灾害可能在地面平息之后依然持续多年。更重要的是,这一研究为地球科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提供了线索:地震是如何造山的? Journal Nature
13-Aug-2025 英矽智能利用人工智能驱动工具揭示特发性肺纤维化与加速衰老的关联 InSilico Medicine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主要发现: 1. AI驱动的衰老时钟: 新的蛋白质组衰老时钟能够高精度地预测生物年龄(R²=0.84,平均绝对误差MAE=2.68年),并捕捉到严重肺部疾病中的加速衰老特征——患有重症新冠(并可能发展为肺纤维化)的患者,其生物年龄比健康对照组高近三岁。 2. 独特的分子特征: 利用ipf-P3GPT生成模型的分析显示,衰老肺与纤维化疾病之间既存在共性,也有独特的基因表达模式,提示IPF不仅仅是加速的衰老,还包含独特的病理过程。 3. 通路层面洞察: 研究发现四条关键通路(TGF-β信号通路、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重塑)在IPF与衰老中都起着核心作用,但在基因层面的参与方式有所不同。 Journal Aging-US
13-Aug-2025 如何用更少的资源种出更多的粮食? Higher Education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日,来自西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张务帅副教授等系统梳理了2000年至2022年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践与成效,试图回答:在资源约束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产”与“高效”的平衡?相关文章发表已发表于《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DOI: 10.15302/J-FASE-2025633)。 Journal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3-Aug-2025 如何实现“既多打粮又少污染”? Higher Education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日,来自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马林教授等提出了一套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农业系统研究新方法,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相关文章发表已发表于《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DOI: 10.15302/J-FASE-2025628)。 Journal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3-Aug-2025 绿色技术如何实现粮食增产与环境减负双赢? Higher Education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丛汶峰教授等提出了一套名为“绿色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基于全国协作网络开展的超1.2万次田间对比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实际效果。该研究不仅回应了上述挑战,更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农业研究范式——“12345”模式,强调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通过多学科协同、多主体参与,解决高产与环保、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矛盾。相关文章发表已发表于《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DOI: 10.15302/J-FASE-2025630)。 Journal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3-Aug-2025 不确定条件下基于在线学习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隧道开挖地质风险预测 Higher Education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在新加坡一项盾构隧道开挖工程中,研究人员利用结合在线学习与隐马尔可夫模型(OHMM)的方法,实现了开挖过程中的地质风险动态预测。《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近期发表该研究成果。该方法通过引入观测扩展机制,将施工前的钻孔样本与现场实时观测数据相结合,实现逐环高分辨率风险预测,并在多项对比测试中优于传统方法。 Journal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3-Aug-2025 极端高温天气能预测原油价格吗? Higher Education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原油市场参与者正日益意识到频繁的极端天气所带来的气候风险。本文旨在考察极端高温天气信息在预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原油期货价格中的作用。基于INE原油生产及存储站点的气象数据,研究构建了极端高温天气指数(HTI)。通过与模型无关的局部可解释模型(LIME)和累积局部效应(ALE)方法,将HTI的预测贡献与15个常见预测因子展开比较。结果显示,HTI提升了5个经典预测模型对INE原油价格的样本外预测精度。其中,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的样本外预测性能更为优异,其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379,均方根误差(RMSE)为19.624,方向准确率(DS)达66.67%。在大多数测试样本中,HTI在最优RNN模型中的预测重要性排名第三,超过股票市场指标等传统原油价格预测因子。ALE分析结果揭示,极端高温天气与预测的INE原油价格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发现可为投资者和原油市场监管机构提高原油价格预测精度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气候风险与原油价格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Journal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1-Aug-2025 常压创制立方聚合氮 Science China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靳常青团队基于近期发明的“一锅法”聚合氮创制技术,以叠氮化锂为原料,制备了常压稳定的立方聚合氮(cg-N)样品。高分辨拉曼光谱表征发现,635 cm-1出现强的N-N单键特征振动峰,标志着单键键合的cg-N成功制备。由于聚合样品包含原子质量较轻、燃烧性能突出的金属锂,使得聚合样品具有优异的能量特性。该研究技术路径简单,通过进一步发展、完善,能够应用于聚合氮材料的放大制备,近期《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报道了该研究成果。 Journal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and Astronomy
8-Aug-2025 气候变化干扰飞蛾的"繁殖导航系统":研究揭示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破坏昆虫选择最佳产卵地的能力 Science China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期研究揭示,雌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将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作为产卵关键信号,优先选择二氧化碳释放量更高的嫩叶产卵以提高后代存活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干扰这种产卵策略。研究发现,棉铃虫下唇须中的三个味觉受体(HarmGR1, HarmGR2, and HarmGR3)共同介导了棉铃虫对CO2的感受,破坏任一受体都会损害其CO2感知能力和产卵行为。研究成果阐明了气候变化可能对昆虫繁殖及农作物害虫动态带来重大影响。 Journa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7-Aug-2025 鳖牙齿为何拥有铁一般的硬度?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石鳖是一类海洋软体动物,它们能长出异常坚硬的牙齿以刮食岩石上的藻类。研究人员如今报告称,RTMP1 蛋白(或称:齿舌牙齿基质蛋白 1)似乎能精确引导石鳖超硬牙齿中铁基矿物四氧化三铁的形成。这一发现标志着首次在真核生物中发现氧化铁形成蛋白,它为生物矿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可能为新型材料的设计提供灵感。在整个动物界中,许多生物体可通过一种名为生物矿化的过程而形成坚硬的身体部位,如牙齿、骨骼和外壳。其中,石鳖能长出异常坚硬的牙齿。石鳖牙齿形成于齿舌囊内一个类似传送带的结构之上,特化细胞会在此铺设有机模板,后者在经历分阶段矿化作用后而最终形成新的四氧化三铁硬齿。然而,控制石鳖牙齿中铁生物矿化过程的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成谜。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几种被认为与此过程相关的蛋白。其中,RTMP1被认为是石鳖牙齿中四氧化三铁矿化作用的有力角逐者。 通过分析不同石鳖物种的基因表达,Michiko Nemoto 和同事发现,RTMP1 在演化上是保守的,这意味着它赋予石鳖一种特有的功能。作者利用免疫标记技术发现,RTMP1不仅存在于牙齿内部,而且还可在正经历矿化作用的牙尖周围的上皮细胞中被检测到。值得注意的是,RTMP1 的定位会随着矿物沉积的阶段而变——RTMP1 最初会呈对称性分布,接着在氧化铁开始积累后集中在牙齿的非矿化侧。在牙尖内部,RTMP1 会形成狭窄的条带,后者会随着矿化过程的进展而从前缘迁移至后缘。据 Nemoto 等人披露,这些空间排布受控的动态模式明确提示,RTMP1 在指导石鳖齿中的氧化铁矿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的调控作用。André Sheffel 在一项相关的研究中写道:“生物矿化过程的分子细节或能赋予我们模拟自然矿化策略从而合成新型材料的能力。” Journal Science